12月22日下午1点,中提琴家伊丽莎白•热克斯博士在我院小音乐厅举办室内乐大师班。 热克斯博士此次应上海第一届巴洛克音乐节的邀请来沪访问,刚刚结束12月19日由大卫•斯特恩担任指挥与艺术总监、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的亨德尔歌剧《尤利乌斯•凯撒》的演出。热克斯博士专攻巴洛克时期音乐复古演奏与西班牙弗拉明戈音乐演奏,而这两种音乐演奏都多以小乐队组合的形式出现。作为室内乐演奏的专家,热克斯博士的这一场室内乐大师班是对于今年其它的独奏大师班的非常有益的补充,也是对室内乐演奏感兴趣的同学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今天的大师班由我院国际交流办公室的陈晨老师主持,器乐系系主任钱凉老师与钢琴系骨干教师翁怡老师出席并与热克斯博士亲切交流,翁怡老师还兼任大师班的英中文翻译。 大师班的授课曲目为海顿的第39号G大调钢琴三重奏“吉普赛”(Piano Trio No. 39 in G Major), Hob. XV.25,由我院13级艺术硕士学生范凯(钢琴)与刘越(钢琴),12级文学硕士学生冯晓怡(小提琴)、12级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李斯瑾(大提琴)演奏,翁怡老师指导。由于时间关系,大师班主要讲解了这个三重奏的第二乐章Poco Adagio与第三乐章Finale Presto。 热克斯博士的授课风格亲切和蔼,在特有的欧式克制的——即轻声却抑扬顿挫——的音量下,对于同学们的演奏提出了许多改进的要求,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热克斯教授与同学们探讨了海顿的这个作品,因其古典时期的特点,而具有的一些乐句划分惯例。热克斯博士在她使用的奥伊伦堡版本(Eulengurg)与学生们使用的亨乐版本(Henle)之间做了分析与比较;其次,热克斯博士对于古典时期弦乐演奏的音质特点与发音法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示范,对于三重奏中弦乐部分的音质与发音法提出了风格时期的要求;最后,热克斯博士强调了力度方面的对比性在古典时期作品中的重要性。 整堂大师课,可以说是围绕着海顿所属的古典时期的风格特点而展开的。而值得一提的是,授课中热克斯博士贡献出自己的两把不同时期的弓(见照片),一把巴洛克时期的弓(上方)与一把古典时期的弓(下方),给同学们作了鉴别、并示范与讲解,甚至借给了小提琴学生冯晓怡使用体验,这些无疑是课堂中的亮点。 一个多小时的大师班紧凑精彩,课后在座学生无一不表示受益匪浅。最后,出席的教师、演奏的学生与热克斯博士在愉快的气氛中一同合影留念。